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職教新聞 > 以五四青年之擔當:教師學生復課開學的“戰(zhàn)位”上須答好靈魂之問
以五四青年之擔當:教師學生復課開學的“戰(zhàn)位”上須答好靈魂之問
青年怎樣,中國就怎樣,百年滄桑歲月,無論世界如何風云變幻,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五四精神,已然凝結成一種“超時空”的永恒精神,激勵著無數中國青年,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用汗水、智慧和熱血鐫刻下屬于青春的刻度,譜寫出一曲曲壯美的青春之歌??箵粢咔椋P乎國家前途,關乎民族命運,年輕一代,奔走在疫情一線,擔當起青春責任,我們看到了“永不彎曲的青年脊梁”?!白屒啻涸邳h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痹诳箵粜鹿诜窝滓咔榈年P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斗在疫情防控各條戰(zhàn)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雙統(tǒng)籌”穩(wěn)步走向“雙勝利”,更加需要廣大青年發(fā)揮重要作用。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的復課開學是走向“雙勝利”的標志之一,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雙勝利”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還有很多的潛在的風險要攻克,青年學生作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先鋒力量,在復課開學的“戰(zhàn)位”上同樣要傳承五四精神,要肩負重任,也被寄予厚望,需要在復課開學的“戰(zhàn)位”上答好靈魂之問。

一、答好愛國三問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
1935年9月17日,南開大學新學年“始業(yè)式”上,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校長向學生們連問了三個問題。彼時,正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張伯苓對學生們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如果你愛中國、如果你愿意中國好,那么,就請你們自省,請你們一定要為家、為國、為公團結起來。張伯苓的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仍然需要我們一代一代這樣問下去、答下去,才能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最深厚的底氣、最有力的支撐。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中華民族的青年用經過時代洗禮與淬煉的青春交出了“愛國三問”的優(yōu)異答卷。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一代代青年滿懷赤子之心,走在時代前列,引領風氣之先,接續(xù)奮斗、凱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進入新時代,廣大青年心懷強國夢想,身系國家安危,投身偉大斗爭,只爭朝夕、大展宏圖,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同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進,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fā)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特別是在人民有難、國家需要的時候,廣大青年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敢于擔當、勇于作為,書寫出壯麗的青春篇章。
對于“00后”的青少年學生來說,艱辛與磨礪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經歷這場抗擊疫情的重大斗爭,無疑彌足珍貴,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場重大斗爭中,“00后”的青少年學生無論是在“居家戰(zhàn)疫”還是在線上學習、志愿服務中所展現出的勇敢與堅強、擔當與責任,令人動容,對“愛國三問”的回答令人振奮。
隨著戰(zhàn)疫“戰(zhàn)位”從家庭到校園的轉移,“00后”的青少年學生要站牢校園防疫全鏈條,要打好個人防護戰(zhàn)、學習戰(zhàn),此時,鑄牢“雙勝利”的思想武器就更為重要。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愿意中國好!——作出這樣的答卷,首先需要明確,青年擁有愛國之情是不夠的,更多的還是要用自己的實踐和奉獻,為人民多做一些實事,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之中、融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
復課開學后,要更加勤奮學習,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更要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中每一個“你、我、他”都是一個“戰(zhàn)位”,每一個“我”的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整條防線的損失,要慎終如始繃緊疫情防控之弦,要細處著手守法律、守規(guī)則,用積極姿態(tài),去參與和推動各項防疫工作,恪守作為公民的責任,用我們的共同守護,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繁榮。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時,高度評價張伯苓的“愛國三問”。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的復課開學季,要取得“雙勝利”,要求青年應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矢志愛國奮斗,奏響時代強音,將“愛國三問”問下去、答下去,在砥礪前行、接續(xù)奮斗中,交出一份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答卷!

二、答好愛家三問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斗爭中,家庭成員的相互支撐、相互溫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愛長輩嗎?我愛兄弟姐妹嗎?我愛自己嗎?問的是尊老愛幼、兄友弟恭、耕讀傳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的傳統(tǒng)家庭美德,回答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回答不好,難免殃及家庭、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一點,
抗擊疫情中的反面案例給了我們很多警示。鄭州的“毒王”郭某鵬在疫情最緊張的時期,竟然去了一趟意大利看球賽,回國后就被確診為新型冠狀肺炎,而且回國后,隱瞞境外行程,期間多次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因為他的任性和隱瞞,讓包括其家人在內的很多人不得不隔離,讓防疫工作變的困難,讓數不清的人再次無法正常生活。
我愛長輩,不是不孝子孫!我愛兄弟姐妹,不是兄弟相煎之人!我愛自己,不是自嚗自棄之人!
——作出這樣的答卷,必須要明確,天下之本在家,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要把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復課開學后,加強校園防疫、課堂學習提質增效等考驗才剛剛開始。疫情初期,狡猾的新冠病毒對我們發(fā)起了“閃電戰(zhàn)”,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打響了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目前,中國“戰(zhàn)疫”的“正面戰(zhàn)場”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狡猾的新冠病毒變身“間諜”,時刻盯著思想麻痹之人,防護松懈之人,不能自律之人,找準弱點予以“反手一擊”,進而危及無辜。所以要牢記“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織牢防疫安全網。
要調整節(jié)奏,克服懈怠、作息不規(guī)律等現象,以廣大抗擊疫情的醫(yī)務人員和科技工作者以及志愿服務者的精神為榜樣,很好地投入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更好地為我們國家服務!
還要牢記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法治是全民戰(zhàn)“疫”的公約數,是同心抗疫關鍵詞,造謠傳謠、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不聚集扎堆、配合體溫檢測、出門戴口罩就是守法遵規(guī)。
疫情大考下,越是情況特殊,越是要堅持法治思維,執(zhí)法司法的鐵面莊嚴,彰顯庇佑民生的制度溫情。

三、答好愛群三問
我國古代先賢主張“仁者愛人”,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愛集體嗎?我愛朋友嗎?我愛他人嗎?
問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問的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樂群貴和,強調人際和諧精神的傳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為一次大戰(zhàn)和大考,之所以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積極的變化,與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弘揚和踐行集體主義精神是分不開的。
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zhàn),充分彰顯了集體主義精神的偉力和光輝,也譜寫出一曲曲舍“小家”為“大家”的感人故事,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集體主義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得以彰顯的絢麗底色,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朽靈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個人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并且“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武漢等諸多城市采取封城封路、要求全社會非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一線工作人員居家不外出閑逛聚會見客、要求跨城市流動人員返回家中必須居家自我觀察14天等等非常規(guī)的措施,無一不是為了我們這個國家和最廣大人民早日結束這場惡魔般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掃碼、亮碼、測溫、健康情況報告、一米線排隊乃至校園、小區(qū)的封閉管理及嚴格的管理措施,同樣是為了我們這個國家和最廣大人民早日戰(zhàn)勝這場惡魔般的新冠肺炎疫情。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面展現集體主義大愛精神的鏡子,既能映襯出高尚者的靈魂,也能檢視出自私者的丑惡。我們要警惕疫情防控中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病毒”,那就是試圖破壞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各種謠言、為著個人自由置他人生命安全利益于不顧的各種“不自覺”和“不自律”等等。
我愛集體,不是害群之馬!我愛朋友,不是千夫所指之徒!我是值得信任之人,不是無信之流!——作出這樣的答卷,必須要明確,集體主義是以社會中人們根本利益的一致為基礎、以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諧共生為價值目標的道德原則,二者互為道德的評價標尺,通過每個單位、每個小區(qū)和每個個人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將每一個小貢獻匯聚成對國家和民族的大貢獻。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觸及靈魂的考驗,在全民抗“疫”的大集體中找準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坐標,以英勇戰(zhàn)斗的姿態(tài)、更加頑強的意志、合乎法治的方式,不斷傳遞人世間的善良和大愛,匯聚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的集體主義磅礴力量。
大家要理解:“一米線”阻斷的是病毒的傳播,守護的是文明,聯(lián)結的是心靈的溫暖。不聚集扎堆隔離的是疾病傳染源,守護的是集體安全,聯(lián)結的是友誼橋梁。健康情況報告阻斷的是疾病傳染鏈,守護的是法律權威,聯(lián)結的是誠信。落實并嚴格執(zhí)行防疫制度要求隔離的是各種“不自覺”和“不自律”,守護的是防疫工作全鏈條,聯(lián)結的是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中每一個“你、我、他”。

四、答好愛“天”三問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向來把天地自然看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條件,因此認為人類對自然的態(tài)度應該是寄予深切的關懷與同情,即所謂“天生之,地養(yǎng)之,人成之”,強調人應“上下與天地同流”,天、地、人三者共存共榮,視自然宇宙及萬物皆為有情,即所謂“天地含情,萬物化生”。儒家“天人合德”的思想即是以宇宙至善為基礎
建立起來的,他們所以視宇宙為至善,是因為它表現了大公無私之德,如
《呂氏春秋.無私篇》說:“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span>
莊子的“觀魚之樂”、蘇軾的“其身與竹化”、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以及程明道因窗前茂草而見“造物生意”等,均可反映出中國古人
對自然宇宙有情的看法。我愛自然嗎?我愛生命嗎?我愛未來嗎?問的是天道,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大自然在說話。大自然母親存在了超過45億年,是她撫育了所有的生命,她象母親一樣公正,為我們設下了生存法則,也期望我們能遵守,如果我們不在意環(huán)境,她就會懲罰你。
我愛自然,不是環(huán)境殺手!我愛生命,不是規(guī)則破壞者!我愛未來,不是夢想粉碎機!
——作出這樣的答卷,必須要明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
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tài)文明上升到人類文明形態(tài)的高度,提出“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把生態(tài)文明上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高度,提出“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中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為世界發(fā)展提供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重要內容,提出中國將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建設“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攜手共建生態(tài)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yè)文明和工業(yè)文明之后,在人與自然關系由恐懼崇拜到利用征服再到破壞性利用,轉而走向和諧共生的嶄新文明形態(tài)。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當代青年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tài)優(yōu)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tài)文明思想,倡導與樹立綠色發(fā)展理念,保護環(huán)境、愛護生態(tài)、綠色發(fā)展。
當前,要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對廢棄口罩、廢棄防護物品等醫(yī)療廢棄物,科學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無害化處置醫(yī)療廢棄物,切實作好各類消毒用品的適當使用與處置,嚴格防范化學品的二次污染。
為了肩上的責任,為了心底的善良,為了渴望的生活......每一種偉大都由平凡書寫,每一個奇跡都由奮斗創(chuàng)造。中國的偉大發(fā)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斗創(chuàng)造的。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愿意中國好!—我是祖國的忠誠衛(wèi)士!
我愛長輩,不是不孝子孫!我愛兄弟姐妹,不是兄弟相煎之人!我愛自己,不是自嚗自棄之人!—我是家庭的忠誠衛(wèi)士!
我愛集體,不是害群之馬!我愛朋友,不是千夫所指之徒!我是值得信任之人,不是無信之流!—我是集體的忠誠衛(wèi)士!
我愛自然,不是環(huán)境殺手!我愛生命,不是規(guī)則破壞者!我愛未來,不是夢想粉碎機!—我是大自然的忠誠衛(wèi)士!
青少年學生們,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jié),已經復課或即將復課的我們,在復課開學的“戰(zhàn)位”上答好靈魂之問,發(fā)出我們的諍諍誓言吧!
以上就是100唯爾(100vr.com)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五四青年的知識技巧了,學習以上的以五四青年之擔當:教師學生復課開學的“戰(zhàn)位”上須答好靈魂之問知識,對于五四青年的幫助都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新手學習職教新聞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爾還有什么問題可以點擊右側人工服務,我們會有專業(yè)的人士來為您解答。
本站在轉載文章時均注明來源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未用于商業(yè)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圖片等在內容、版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或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電話:0592-5551325,郵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將作妥善處理。
五四青年課程推薦
職教新聞熱門資料
職教新聞技術文檔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