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信息技術 > 當我們在討論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些什么?做讓人成癮的產品!背后的四個心理學思考
當我們在討論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些什么?做讓人成癮的產品!背后的四個心理學思考
轉載自36氪
當我們在討論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些什么?這個問題可能有N多個答案。由友心人 (微信號yosumn) 譯自《Applied Psychology in Silicon Valley》的這篇文章,被選入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心理學專欄”。原文出自國外知名產品設計人士Jason Hreha之手,分別從4個角度進行了回答,讀來有趣,不妨一看。
問題1:心理學是怎么幫助產品設計的?這么多互聯(lián)網產品確實有幫助嗎?
在普通民眾心中,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總是被塑造成一個精通讀心術,并且習慣操縱別人行為的魔幻形象:剖開人類大腦,破解個中奧秘,然后就能完全預測和改變別人的行為。事實可沒那么簡單:Bingo!我們很了解人們的想法和行為。Bingo!我們比普通人更善于改變他人的行為或者引導他們形成新的習慣。但這些技能都是從大量成功或失敗的實驗中不斷累積的。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有其個性,就好像在各自的小宇宙里做布朗運動,在研究他們行為的時候不能簡單粗暴以偏概全。
假設你是一個行為學家,你試圖改變某個特定群體行為的第一步很可能就撲街,因為你只關注個體的表現(xiàn),以及不同的變量怎么相互作用,卻沒有抓到整個群體的行為規(guī)律。但只要我們經過訓練并且心細如發(fā),就一定會找到任一群體的獨特規(guī)律,做出一番成果。當然啦,恒心與耐心必不可少。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們從大量成功或失敗的原始實驗中得到的海量數據作支撐,不可能僅靠驚鴻一瞥就能完成產品優(yōu)化。
我本人完全不是互聯(lián)網狂熱粉絲,恰恰相反……我反而覺得,出于簡化生活的目的被制造出的大多數產品都與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這些產品確實能節(jié)約能源和減少安全隱患,而人們也越來越懶。我們的生活簡直是各類產品堆積出來的,但我堅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才能保持活力四射。大家都有像加菲貓一樣在床上或沙發(fā)上宅掉整個假期的經歷吧!是不是打著哈欠懶得動彈?這當然也是一種放松方式,卻不能讓你滿血復活。精力越用越有,工作和壓力會讓你變得更好!所以我不主張?zhí)颖芄ぷ骱图覄眨藜舨萜?、倒垃圾和步行上班都讓我們精力充沛?/span>
人人都愛網上購物,是因為只要多花一點小錢就能方便很多,兩個字:省事?;ヂ?lián)網也讓我們遠離了人際交往,電話訂餐變成在線下單,去朋友家做客變成在Facebook上留言。對此我后面還會討論。
問題2: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想制造會讓用戶上癮的產品,這么做靠譜嗎?事實上這些公司有能力制造成癮產品嗎?
值得慶幸的是,絕大多數公司沒有能力制造讓人上癮的產品。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拒絕與很多公司在在游戲領域的合作。如果某些公司的開發(fā)人員花一年時間死磕,可能會有所突破,創(chuàng)造出成癮產品,但想要深入吃透某個領域需要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太高,大多數人沒這個功夫。我很幸運,這就是我的工作。
我不認為成癮行為有什么積極意義。習慣與成癮的界限非常微妙——在我看來,當開始干擾到正常行為時,習慣就劃歸到成癮范圍中了。你可能習慣每天玩30分鐘手機撲克,這沒什么不好;但是每天玩8小時手機撲克,影響了工作或者照顧孩子,問題就嚴重了——你上癮了。同理,F(xiàn)acebook也讓人上癮。我認識很多一邊工作一邊不停刷Facebook的人;這不會讓人精疲力竭,但絕對讓人無法專注于手里的工作,影響事業(yè)發(fā)展。
如何界定成癮?說真的,我認為渴望制造“成癮”產品的意愿是隨著Facebook這類社交工具的興起而來的。這些軟件公司引領了將“用戶參與度”作為核心指標的潮流,而參與度必定基于使用:用戶刷某個網站的頻率是多少?每次刷多長時間?Google這類實用工具則盡力追求縮短用戶的單次體驗時間——因為搜索時間長不是一件好事。
單次體驗時間長意味著用戶不能盡快找到所需信息完成工作。但一夜之間,隨著Facebook的興起,用戶是否更加頻繁且更久地瀏覽某個產品變成了成功與否的晴雨表,這在我看來是不合情理的。人們不應該如此依賴手機和電腦。這些“低頭族”應該意識到,在手機和電腦之外,有一個令人驚艷的了不起的現(xiàn)實世界,有許多了不起的人正在做了不起的事情。然而Facebook的開發(fā)人員們建立了一套神奇的算法,促使用戶狂點F5刷新,上億人每天狂刷手機幾十次。
問題3:你怎么看待數字原住民?從小被新科技影響的年輕人會更能抵御成癮產品嗎?
譯者注:數碼原住民即數碼族,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網絡社會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侖大學的信息法研究中心協(xié)作研究網絡化生存問題時提出的新概念,意味80后甚至再年輕些的這代人,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對于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字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
嘿,真是個好問題!我認為數字原住民都癡迷于新奇。當然這對所有人都適用,數字原住民尤甚。從認知角度看,我們都癡迷于新的刺激。我們盡可能學習新事物,并將新鮮事物加入構建世界的模型中——修正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越年長的人越少接觸新事物,數字原住民更容易上鉤,因為對于他們,太多東西新鮮而令人興奮。
因此,我不認為年輕人更能抵御成癮產品,他們其實最容易中招。年齡和經驗讓人明白,“新”事物其實大同小異。隨處可見的評論文章只不過是過去30年里的觀點不斷在互聯(lián)網和報紙專欄之間的炒冷飯。稍微年長的人就能意識到這一點,年輕人卻可能不會。
年齡及其帶來的智慧,都是一種保護力量。即使在我們這樣過度崇尚年輕的文化里也不要忘記這一點??v觀人類歷史的大多數社會,這一點是公認的。
問題4:技術的目的是什么?作為技術人員,我們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我看來,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技術都有一個目的:減少不確定性。當不確定性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甚至關乎生死的時候,這點尤為重要。人類更愿意每年有確定的食物(通過像農業(yè)這類技術獲得)而非不確定的食物(通過狩獵或者采摘等方式獲得)。這種傾向性能夠促進技術進步。
現(xiàn)如今,我們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已經少得可憐,為了消滅不確定性而進行無休止的改進令人沮喪。沒有人喜歡被劇透,我們都希望在電影片尾被驚艷到——這才是我們喜歡看書、看電影和聽故事的原因。但隨著數字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我們不斷壓縮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有了手機,你可以打電話給小伙伴,看他們在不在家,要不要出來玩。在過去,你會直接走到他家按門鈴,也許還得和他的鄰居聊上幾句才能打聽出他什么時候出的門。但是今天,我們直接從出發(fā)地去到目的地,手機自會告訴我們朋友在哪,什么時候到等等。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去除環(huán)境中人類的重要性。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有的人獨自在餐館或酒吧座位上玩手機。他們非常害怕抬頭四處張望,眼神交流以及與陌生人交談。幾分鐘后同伴來了,他們仿佛突然活了過來,開始聊天。手機讓我們從屏幕中獲得現(xiàn)實世界的經驗。當現(xiàn)實世界和二次元世界的畫風不相符,很多人就參與不進去?,F(xiàn)實世界不可預測——可能充滿恐怖和壓力。但這恰恰也是為什么人類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互動如此重要,我們在壓力中變得更強。我想知道我們是否創(chuàng)造了一個過于敏感的社會,人們容易被諸如和陌生人交談、嘗試新的餐館以及在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買東西這樣的壓力嚇壞。
所以我們的角色是什么?我相信作為技術人員,我們的角色是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新事物。我們是強力試錯機器。大多數時候,技術人員生產的只是平庸的產品。但是,每隔一段時間,當所有東西會整合在一起,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會創(chuàng)造出一些真正偉大的事物。我認為所有技術人員都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不要生產任何有害的事物。
不要生產任何以讓人上癮、消耗時間為目的的事物。
以上就是100唯爾(100vr.com)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軟件設計的知識技巧了,學習以上的當我們在討論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些什么?做讓人成癮的產品!背后的四個心理學思考知識,對于軟件設計的幫助都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新手學習信息技術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爾還有什么問題可以點擊右側人工服務,我們會有專業(yè)的人士來為您解答。
本站在轉載文章時均注明來源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未用于商業(yè)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圖片等在內容、版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或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電話:0592-5551325,郵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將作妥善處理。